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
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涵盖计算机网络基础、网络设备与技术、网络设计与实施、网络管理与维护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。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大纲内容:
-
复习资料:计算机与网络知识
1. 计算机系统知识
1.1 硬件知识
1.1.1 计算机组成
-
计算机部件:输入设备(键盘、鼠标)、输出设备(显示器、打印机)、主板、CPU、内存、硬盘、显卡。
-
指令系统: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集合,CISC和RISC两大类指令系统。
-
处理器的性能:时钟速度(GHz)、核心数量、缓存大小、指令集架构。
1.1.2 存储器
-
存储介质:半导体存储器(RAM、ROM)、磁性存储器(硬盘、磁带)、光存储器(CD/DVD)。
-
主存:包括RAM(随机存取存储器)和ROM(只读存储器)。
-
类型:SRAM(静态RAM)、DRAM(动态RAM)。
-
容量和性能: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。
-
-
主存配置:交叉存取,提高访问速度;多级存储,层次化存储结构。
-
辅存:如硬盘、SSD,容量大,存取速度相对较慢。
-
存储系统:
-
虚拟存储器:将硬盘空间虚拟为内存使用。
-
高速缓存:CPU缓存(L1、L2、L3),数据在缓存中存储和访问的速度远高于内存。
-
1.1.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
-
中断:I/O中断优先机制,用于处理I/O设备的请求。
-
DMA:直接内存访问,减少CPU参与,提高数据传输速率。
-
通道、SCSI:高速数据传输接口,常见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中。
-
I/O接口:如USB、PCI、PCIe。
-
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:键盘、鼠标、打印机、显示器、网络接口等。
1.2 操作系统知识
1.2.1 基本概念
-
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: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,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接口。分类包括批处理系统、实时系统、分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。
-
多道程序:多任务处理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-
内核和中断控制: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,管理系统资源和设备;中断控制用于处理异常或关键任务。
-
进程和线程:
-
进程:独立执行的程序实例。
-
线程:进程内部的一个执行单元,拥有自己的栈和寄存器,但可以与其他线程共享内存。
-
1.2.2 处理机管理、存储管理、设备管理、文件管理
-
进程的状态及转换:创建、运行、等待、终止。
-
进程调度算法:先来先服务(FCFS)、最短作业优先(SJF)、轮转调度(RR)。
-
死锁:互斥、占用并等待、不可抢占、循环等待条件。
-
存储管理方案:分页、分段、段页结合。
-
文件管理:目录结构、文件访问控制、文件系统(如FAT、NTFS、ext4)。
-
作业调度算法:长短交替、优先级调度、时间片轮转。
1.3 系统管理
1.3.1 系统配置技术
-
系统构架模式:2层、3层及多层C/S(客户端/服务器)和B/S(浏览器/服务器)系统。
-
高可用性配置方法:主备切换、负载均衡、集群。
-
RAID技术: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;RAID 0、1、5、10等类型,各具不同的优点。
1.3.2 系统性能
-
性能设计:考虑硬件配置、系统架构及应用优化。
-
性能指标:如响应时间、吞吐量。
-
性能评估:负载测试、压力测试。
1.3.3 系统可靠性
-
可靠性度量:MTBF(平均无故障时间)、MTTR(平均修复时间)。
-
可靠性设计:冗余设计、故障避免、故障隔离。
-
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:RAS(可靠性、可用性、可服务性)。
2.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
2.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
2.1.1 需求分析和设计
-
需求分析和管理:分析确定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和性能要求,管理需求的变更。
-
结构化分析与设计:数据流图、实体关系图。
-
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:类图、时序图。
-
模块设计、I/O设计、人机界面设计:模块化设计原则、输入输出设计、用户界面设计。
2.1.2 测试评审方法
-
测试方法: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、系统测试、接受测试。
-
评审方法:同行评审、走查、代码审查。
-
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:故障注入、自动化测试、回归测试。
2.1.3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
-
制定项目计划:确定项目目标、时间表、资源分配。
-
质量控制计划、管理和评估:质量标准、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。
-
过程管理:PERT图、甘特图、工作分解结构(WBS)、进度控制、关键路径分析。
-
配置管理:版本控制、变更管理。
-
人员计划和管理:团队协作、角色分配、绩效评估。
-
文档管理:文档规范、文档使用及维护。
-
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:预算管理、风险识别与规避措施。
2.2 系统维护
-
维护的类型:纠正性维护、预防性维护、增强性维护。
-
维护过程管理:问题识别、故障排除、更新部署。
-
硬件维护,软件维护:硬件故障诊断与修复、软件补丁及升级。
3. 网络技术
3.1 网络体系结构
3.1.1 网络拓扑结构
-
星型、环型、总线型、树型、网状: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。
3.1.2 网络分类
-
LAN(局域网):如办公室、校园网。
-
MAN(城域网):如城市范围的骨干网服务。
-
WAN(广域网):如互联网、企业广域网。
-
接入网、主干网:与用户接入网络的区域和连接各区域的大容量主干路由。
3.1.3 ISO OSI/RM
-
OSI参考模型:7层模型(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),功能和协议。
3.2 TCP/IP协议
-
应用层协议:HTTP、SMTP、FTP、DNS。
-
传输层协议:TCP(提供可靠、双向、面向连接的服务)与UDP(无连接的、不可靠的传输)。
-
网络层协议:IP(IPv4、IPv6)。
-
数据链路层协议:以太网协议、PPP。
3.3 数据通信基础
3.3.1 信道特性
-
带宽、时延、误码率: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的因素。
3.3.2 调制和编码
-
调制:ASK、FSK、PSK、QPSK。
-
抽样定理、PCM:确保模拟信号能够准确数字化。
-
编码:哈夫曼编码、汉明码等。
3.3.3 传输技术
-
通信方式:单工、半双工、全双工通信。
-
串行/并行:串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通信,并行传输适用于短距离、高速通信。
-
差错控制:检测和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。
-
同步控制: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。
-
多路复用:时分复用(TDM)、频分复用(FDM)、波分复用(WDM)。
3.3.4 传输介质
-
有线介质:双绞线、同轴电缆、光纤。
-
无线介质:微波、卫星、无线电信号。
3.3.5 线路连接设备
-
调制解调器: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。
-
DSU、DCU:数据服务单元、数据通道单元,用于数据通信网络中传输数据。
3.3.6 物理层
-
接口标准:RS-232、RS-485等物理连接标准,规定信号传输方式。
3.4 局域网
-
IEEE体系结构:802 LAN/MAN标准,涵盖无线局域网(802.11)等。
-
以太网:传统以太网(10Base-T)、快速以太网(100Base-TX)、千兆以太网(1000Base-T)。
-
网络连接设备:集线器、交换机、路由器。
-
高速LAN技术:光纤分布数据接口(FDDI)、异步传输模式(ATM)。
-
VLAN:虚拟局域网,通过逻辑划分实现网络隔离。
-
无线LAN:802.11(Wi-Fi),接入点(AP)、客户终端。
-
CSMA/CA:载波监听多重访问/冲突避免,用于无线局域网避免冲突。
3.5 网络互连
-
网际互联设备:路由器、网关。
-
交换技术: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。
-
接入技术:光纤接入(PON)、DSL、无线接入技术。
3.6 因特网
-
因特网概念:全球互连的网络系统。
-
Internet服务:Web服务、电子邮件、云服务。
-
电子商务:B2B、B2C模式,在线交易平台。
-
电子政务:政府在线服务平台。
3.7 网络操作系统
-
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、分类和特点:设备共享、远程访问、网络安全,分类如Windows Server、Linux、Unix。
-
网络设备驱动程序:ODI、NDIS。
-
常见操作系统:Windows Server 2003、RedHat Linux、ISA 2004。
3.8 网络管理
-
网络管理的功能域:配置管理、性能管理、故障管理、安全管理。
-
网络管理协议: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。
-
网络管理命令:如ping、traceroute。
-
网络管理工具:Nagios、SolarWinds。
-
网络管理平台:基于SNMP架构的平台。
-
分布式网络管理:结合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管理。
4. 网络安全
4.1 安全技术与协议
4.1.1 保密
-
私钥加密体制:对称加密,如DES、AES。
-
公钥加密体制:非对称加密,如RSA、ECC。
4.1.2 安全机制
-
认证:验证用户身份。
-
数字签名: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来源认证。
-
完整性: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。
-
访问控制:限制资源访问权限。
4.1.3 安全协议
-
SSL/TLS:保障网页传输安全。
-
IPsec:保护IP层通信数据的安全。
-
VPN:虚拟专用网络,提供加密通信隧道。
4.1.4 病毒防范和入侵检测
-
病毒防范:防病毒软件、实时监控。
-
入侵检测系统(IDS):检测并响应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。
4.2 访问控制技术
-
ACL(访问控制列表):实现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。
5. 标准化知识
5.1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
5.1.1 标准
-
国际标准: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、IEC(国际电工委员会)。
-
美国标准:ANSI(美国国家标准学会)。
-
标准(GB):中国国家标准。
-
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:特定行业或企业内部规范。
5.1.2 安全性标准
-
信息系统安全措施:包括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。
-
CC标准(Common Criteria):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国际标准。
-
BS7799标准: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。
5.2 标准化组织
-
国际标准化组织:如ISO。
-
美国标准组织:如ANSI。
-
欧洲标准化组织。
-
中国标准化委员会:如GB标准起草组织。
6. 信息化基础知识
-
全球信息化趋势: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互联网普及。
-
信息化战略:国家和企业层面制定的信息化发展蓝图。
-
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:提升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信息化应用。
-
互联网相关的法律、法规知识:如个人信息保护法、网络安全法。
-
个人信息保护规则:GDPR等法规要求。
-
远程教育、电子商务、电子政务: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。
-
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:ERP等信息系统应用。
7. 计算机专业英语
-
具备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:读懂技术文档、合同、规范。
-
掌握本领域的基本英语词汇:如网络protocol(协议)、encryption(加密)等。
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
1. 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
1.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
1.1.1 应用需求分析
-
应用需求的调研:确定网络应用的需求。
-
网络应用的分析:分析并确定具体的网络服务需求。
1.1.2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
-
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:了解当前网络系统结构。
-
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:分析当前网络系统的不足和改进需求。
1.1.3 需求分析
-
功能需求:系统应具备的功能。
-
通信需求:网络带宽、时延等要求。
-
性能需求:吞吐量、响应时间等指标。
-
可靠性需求:容错、高可靠性设计要求。
-
安全需求:数据保密性、完整性、身份认证。
-
维护和运行需求:系统可维护性和操作简便性。
-
管理需求(管理策略):网络管理策略和工具。
1.2 网络系统的设计
1.2.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
-
收集信息:获取技术手册、产品说明等资料。
-
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:比较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。
-
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:性能、价格、兼容性等。
1.2.2 网络系统的设计
-
确定协议:选择适用的通讯协议,如TCP/IP。
-
确定拓扑结构:选择如星型、网状拓扑。
-
确定连接(链路的通信性能):链路的带宽、时延等指标。
-
确定节点(节点的处理能力):各节点的计算和转发能力。
-
确定网络的性能:综合考虑整个网络性能。
-
确定可靠性措施:冗余设计、备份方案。
-
确定安全性措施: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。
-
结构化布线系统:规范网络布线设计。
-
网络设备的选择,制定选择标准:根据应用需要选择路由器、交换机等设备。
-
通信子网的设计。
-
资源子网的设计。
1.2.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
-
计划新网络系统的业务运营方案。
1.2.4 设计评审
-
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。
1.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
1.3.1 安装工作
-
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硬件设备和网络软件的安装。
1.3.2 测试和评估
-
对网络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,确保符合设计规范。
1.3.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
-
详细计划将现有系统迁移到新网络系统的步骤。
2. 网络系统的运行、维护管理、评价
2.1 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
2.1.1 用户措施
-
用户管理:使用账户、权限分配。
-
用户培训:相关技术培训。
-
用户协商: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调整系统。
2.1.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
-
确定策略:确定整体维护和升级策略。
-
设备的编制:列出待维护和待升级的设备清单。
-
审查的时间:安排定期检查时间。
-
升级的时间:计划系统升级的时间窗口。
2.1.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
-
外部合同要点:与外部供应商签订维护合同。
-
内部执行要点:组织内部维护工作。
2.1.4 备份与数据恢复
-
数据的存储与处置:妥善存储重要数据。
-
备份:定期备份数据。
-
数据恢复:制定数据恢复计划和步骤。
2.1.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
-
设备管理:记录和管理网络设备信息。
-
软件管理:版本管理和更新。
-
网络配置图:实时更新和维护网络配置图。
2.2 网络系统的管理
2.2.1 网络系统的监视
-
网络管理协议:SNMP、MIB-2、RMON。
-
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: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性能监视。
-
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: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故障。
-
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:IDS/IPS,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。
-
性能监视的检查点:关键性能指标监视。
-
安全监视的检查点:关键安全指标监视。
2.2.2 故障恢复分析
-
故障分析要点:如通过LAN监控程序。
-
排除故障要点:系统化的故障排查步骤。
-
故障报告撰写要点:规范报告内容和格式。
2.2.3 系统性能分析
-
系统性能要点:综合分析系统性能。
2.2.4 危害安全的对策
-
危害安全情况分析:详细分析潜在的安全威胁。
-
入侵检测要点:重点检测和防御措施。
-
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: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,实时监控。
2.3 网络系统的评价
2.3.1 系统评价
-
系统能力的限制:识别并分析当前系统的局限性。
-
潜在的问题分析:提出潜在问题和风险。
-
系统评价要点:详尽评价系统各方面表现。
2.3.2 改进系统的建议
-
系统生命周期:评价系统的现阶段,建议与更新。
-
系统经济效益:分析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投入回报。
-
系统的可扩充性:根据需求提出扩展性建议。
3. 网络系统实现技术
3.1 网络协议
-
商用网络协议:SNA/APPN、IPX/SPX、AppleTalk、TCP/IP。
-
商务协议:XML、CORBA、COM/DCOM、EJB。
-
Web服务:WSDL、SOAP、UDDI。
3.2 可靠性设计
-
硬件高可靠性技术:冗余电源、高可靠硬盘。
-
软件高可靠性技术:容错处理、自动恢复机制。
-
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:自动报警、远程修复。
-
容错技术:如RAID、数据镜像。
-
通信质量:确保网络稳定性。
-
RAID:冗余阵列的高可靠数据存储技术。
3.3 网络设施
3.3.1 xDSL调制解调器
3.3.2 FRAD(帧装配/拆除)、CLAD(信元装配/拆装)
-
接口:标准和专用接口。
-
功能:数据捆绑、整理。
3.3.3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
-
命令行接口配置: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命令。
-
Web方式访问交换机和路由器:通过图形界面进行配置。
-
VLAN配置。
-
VOIP配置:交换机支持的VOIP配置方法。
-
路由协议配置:如OSPF、BGP。
-
广域联网:跨地区网络配置。
-
DTP、STP、RSTP:动态主机配置协议、生成树协议、快速生成树协议。
3.3.4 远程访问服务器
-
功能和机制:如VPN服务器,提供远程访问服务。
3.3.5 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
-
功能和特性介绍。
3.3.6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
-
功能和控制: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。
3.4 网络应用与服务
3.4.1 IP地址
-
IPv4、IPv6:地址类型、多播、广播。
-
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:DHCP。
-
DHCP服务器的原理及配置(Windows、Linux):动态主机配置协议。
3.4.2 网络系统管理
-
网络管理命令:如ping、traceroute等。
-
Linux系统:管理命令与配置。
-
Windows系统:系统管理工具。
-
Windows活动目录:用户和资源管理。
-
Windows终端服务与远程管理:远程桌面、远程管理配置。
3.4.3 DNS
-
URL:统一资源定位符。
-
域名解析:DNS原理。
-
DNS服务器的配置(Windows、Linux):域名解析服务配置。
3.4.4 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(Windows、Linux):基于SMTP、POP3、IMAP的邮件服务。
3.4.5 WWW
-
虚拟主机:在一个物理服务器上托管多个网站。
-
WWW服务器配置(Windows、Linux):Apache、Nginx。
-
WWW服务器的安全配置:SSL/TLS配置。
3.4.6 代理服务器的配置(Windows、Linux):代理服务配置,服务访问控制。
3.4.7 FTP服务器
-
FTP服务器的访问:上传下载资源。
-
FTP服务器的配置(Windows、Linux):如vsftpd、ProFTP。
3.4.8 网络接入与服务
-
HFC、ADSL、FTTx+LAN、WLAN、移动通信:各类接入技术。
-
服务供应商:ISP。
-
因特网广播、电子商务、电子政务:互联网应用。
-
主机服务提供者、数据中心:托管服务。
3.5 网络安全
3.5.1 访问控制与防火墙
-
ACL命令:访问控制列表。
-
过滤规则:防火墙规则设置。
-
防火墙配置: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。
3.5.2 数字证书:PKI、数字签名。
3.5.3 VPN配置:虚拟专用网,安全远程访问。
3.5.4 PGP:电子邮件的加密和数字签名。
3.5.5 病毒防护:防病毒软件、实时扫描引擎。
4. 网络新技术
4.1 光纤网
-
无源光网PON:APON、EPON,光纤接入技术。
4.2 无线网
-
移动电话系统:WCDMA、CMDA2000、TD-SCDMA。
-
微波接入:MMDS、LMDS。
-
卫星接入:卫星通信。
-
蓝牙接入: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。
4.3 主干网
-
IP over SONET/SDH:同步光网络技术。
-
IP over Optical:光纤网络技术。
-
IP over DWDM:波分复用技术。
4.4 通信服务
-
全天候IP连接服务:租用线路IP。
-
IPv6:新一代互联网协议。
4.5 网络管理
-
基于TMN(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)的网络管理。
-
基于CORBA(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)的网络管理。
希望这些要点能帮助您有针对性地复习各个知识点,提升您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水平。祝您考试顺利!
-
参考资料
官方教材: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(水平)考试指定教材 历年真题:通过做历年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 相关辅导书:利用市场上相关辅导书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
备考建议
系统学习 根据考试大纲系统学习相关知识,重点掌握基础概念和关键技术。
实践操作 多进行实践操作,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,掌握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。
模拟考试 通过模拟考试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,提高应试技巧和答题速度。
复习资料 利用官方教材、历年真题和相关辅导书进行复习,全面准备考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