帧中继与HDLC
帧中继 FR(Frame Rlay)
帧中继在第二层建立虚电路,提供虚电路服务,本地标识DLCI。
基于分组交换的透明传输,可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。
只做检错和拥塞控制,没有流控和重传机制,开销很少。
既可以按需要提供带宽,也可以应对突发的数据传输。CIR 承诺速率EIR:扩展速率
帧长可变,长度可达1600-4096字节,可以承载各种局域网的数据帧。
可以达到很高的速率,2-45Mbps。
不适合对延迟敏感的应用(语音、视频)
数据的丢失依赖于运营商对虚电路的配置。
不保障可靠的提交。
ISDN和ATM
ISDN综合数字业务网,目的是以数字系统代替模拟电话系统,把音频、视频、数据业务放在一个网上统一传输。
分为窄带ISDN和宽带ISDN,容带ISDN提供两种用户接口:
基本速率BRI=2B+D=144kbps。
基群速率PRI=30B+D=2.048M。
宽带ISDN,即ATM。
ATM是信元交换,信元为53字节固定长度。
ATM依然是以虚链路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。
ATM典型速率为150M。
HDLC (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,高级数据链路控制)
HDLC 是一种面向位(比特)的同步链路控制协议。
通常使用CRC-16、CRC-32校验,帧边界“01111110”。
HDLC帧格式及控制字段
信息帧(I帧):第一位为0,用于承载数据和控制。
N(S)表示发送帧序号,N(R)表示下一个预期要接收帧的序号,N(R)=5,表示下一帧要接收5号帧。N(S)和 N(R)均为3位二进制编码,可取值0~7.
监控帧(S帧):前两位为10,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。
S帧控制字段的第三、四位为S帧类型编码,共有四种不同编码,含义如上表所示。
无编号帧(U帧):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(S)和 N(R),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:拆除以及务种控制功能,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,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。
AI解释
帧中继(Frame Relay)和HDLC(High-Level Data Link Control)都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,但它们在设计、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。
H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链路层协议,它支持点到点连接。HDLC的特点包括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,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,全双工模式下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,以及强大的帧结构和差错检测机制[8][12]。HDLC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、二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数据传输方式,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帧结构和差错检测机制,对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的保障使其在需要高可靠性的场合非常有用[11][12]。
帧中继是在X.25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,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。与HDLC相比,帧中继在网络中实现的是逻辑上的连接,而不是物理上的连接,这使得在网络中增加用户网络时更为实惠和方便[19]。
总结来说,HDLC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面向比特的链路层协议,主要用于点到点的连接,强调数据的透明传输和高可靠性。而帧中继则是一种基于HDLC改进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,主要用于广域网中,通过虚拟电路的方式实现多点之间的连接,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[14][15]。
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