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与差错控制
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
流量控制:协调发送站和接收站工作步调,避免发送速度过快,接收站处理不过来
差错控制: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的机制。
流量控制-停等协议
工作原理:发送站发一帧,收到应答信号后再发送下一帧,接收站每收到一后回送一个应答信号(ACK),表示愿意接收下一帧,如果接收站不应答,发送站必须等待。
T=Ta发 + Ta传 + Tb发 + Tb传≈Ta发+2T传。
流控机制-滑动窗口协议
滑动窗口协议主要思想是:允许连续发送多个帧而无须等待应答。
如图假设站A和B通过全双工链路连接,B维持能容纳8个帧的缓冲区(W=8)
这样A就可以连续发送8个帧而不必等待应答信号(W发=8)。
差错控制
差错控制-停等ARQ协议
停等ARQ协议是停等流控技术和自动请求重发技术的结合
发送站发出一帧后必须等待应答信号,收到肯定应答信号ACK 后继续发送下一帧;收到否定应答信号NAK 后重发该帧;若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应答信号也必须重发。
差错控制-选择重发ARQ协议 vs 后退N帧ARQ协议
AI解释
流量与差错控制是网络通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,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,但又相互关联,共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。
流量控制主要是指在网络中对数据流量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,以避免网络过载或拥塞。流量控制技术可以防止在端口拥塞时出现丢帧现象,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[1]。例如,TCP协议中的流量控制机制就是通过控制发送者的发送速度,使接收者能够及时接收数据,从而防止分组丢失[8]。此外,流量控制还可以通过引入QoS的概念,为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包标记,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有效管理[7]。
差错控制则是指在数字通信过程中,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检测和纠正的技术,以提高传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[9]。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包括检错重发(ARQ)、前向纠错(FEC)和混合纠错(HEC)等[3]。这些技术能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现并纠正错误,确保数据的正确性[4]。
从理论上讲,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是相辅相成的。一方面,有效的流量控制可以减少网络拥塞,从而降低因网络问题导致的数据传输错误;另一方面,强大的差错控制能力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,即使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。因此,在设计和优化网络系统时,需要同时考虑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策略,以实现网络性能的最大化和用户体验的最优化。
综上所述,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这些技术,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保障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准确性。
来源